转自 | 南方周末
文 | 李岩
一群持证上岗的妈妈
“当我越了解孩子,走近孩子,我越感觉‘帮助’是多么渺小的一个词。不是我们帮助他们,而是他们在救赎我们。”说这话的人是春晖博爱项目创始人、首席项目顾问赵雯博士,这也是她投身公益事业二十多年的深切体会。
北京春晖博爱公益基金会(简称 “春晖博爱”)于2012年注册成立,其前身是从2000年开始创设的“春晖妈妈”项目。作为春晖博爱持续运营的重点项目,春晖妈妈如今已有23个年头,服务对象是福利院的孤残儿童。可以说,“春晖妈妈”既是一个项目名称,也是对工作在春晖博爱福利院项目一线上千名工作者的统一称呼。
春晖博爱秘书长刘珊介绍,在我国福利院的孤儿中,90%以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疾病与残疾情况,诸如肢体残疾、脑瘫、唐氏综合征、唇腭裂、先天性心脏病等,因此对他们的照料看护,除了普通的养育之外,更需要专业的抚育。
有个孩子被遗弃在福利院时病情很危重,进食困难,严重营养不良,医生给的诊断是脑瘫和严重自闭症,很难在社会上存活。春晖博爱刚接手救助时,她蜷缩在春晖妈妈怀里,甚至没有办法坐着。经过半年的悉心抚育,她头发长出来了,营养跟上去了,能坐起来了,开始跟大家有眼神的交流;一年之后,她可以站起来慢慢行走了,福利院里的人都管她叫“奇迹宝宝”。
这样的奇迹宝宝,在春晖博爱抚育的孩子里还有很多。奇迹宝宝背后,是专业科学的抚育看护。每一位春晖妈妈上岗前,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,短则十几天,长则一两个月,直到培训师评定她具备了春晖妈妈所需的必要技能为止。
闫伟敏是一位有着十几年经验的资深春晖妈妈,她介绍,“培训会做得非常细。比如给唇腭裂儿童喂奶,用的奶勺跟普通勺子就不同,手法也不同,要练习到喂奶一滴不漏才能上手给孩子喂食。经我们护理的唇腭裂孩子术后愈合效果非常好,曾有唇腭裂基金会的人来向我们学习护理手法,我们也很乐意把我们总结的经验分享出去。”
春晖妈妈培训所用的教材,是由春晖博爱的专家团编写的,会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迭代更新。赵雯博士介绍,他们会提供很多机会让孩子去体验,根据孩子的反馈修订教材。比如他们发现,相比起蜡笔,孩子们更喜欢颜料,“这是因为颜料的颜色比蜡笔更接近自然颜色。孩子天然跟大自然亲近,所以要在室内尽量模拟自然环境”。因此在春晖博爱装修的教室中,会把一面墙贴上瓷砖,并让春晖妈妈引导孩子在瓷砖墙上涂涂画画,既刺激孩子对于颜色的感知,也能促进他们的大运动发育。于是,引导孩子“玩颜料”就成了春晖妈妈的一项工作内容。
一本记录孩子成长的手册
对春晖妈妈的培训,除了技能上的,还包括心理上的。对于孤残儿童来说,家庭是最好的归宿。对于春晖妈妈来说,她们负责的孩子能够被领养,是对她们工作最大的肯定。然而,每一位春晖妈妈都对抚育的孩子视如己出,时间长了都积累下很深的感情。孩子被收养,对她们却不啻为一次骨肉分离。
春晖妈妈项目里有一个子项目叫“春晖家庭”,会从社会上招募富有爱心的夫妇,经过培训后组建模拟家庭,为孩子创造类家庭的成长环境,每户家庭抚育3-5名孤残儿童。他们共同生活在福利院提供的寓所内,妈妈全职照顾孩子,爸爸白天在外边工作,下班后回到家中与妈妈一同照顾孩子。可以说,除了没有血缘关系,春晖家庭与普通的家庭无异。
与其他项目一样,春晖家庭也经过了专业的评估,确保其可行性。首先,春晖家庭夫妇的亲生子女必须已成年,可以独立生活;其次,每个春晖家庭的孩子会搭配好年龄、性别、病残程度等,确保各个家庭的负担得当;最后,入选春晖家庭的孩子,都是健康程度不佳的特需儿童,被评定为“少有机会被领养”。理论上,这样的家庭会比较稳定,因被领养而造成骨肉分离的情况应该不多见。
然而,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了项目设计者的意料。春晖家庭项目实施以来,很多曾被视为不太可能被领养的孩子,经过悉心照料和诊治,疾病被治愈或大为好转,成长超出预期,从而被领养。因为把孩子照顾得太好了,所以不得不一次次面对与孩子的分离,为孩子高兴之余,又要度过难捱的分离之苦,这成了很多春晖妈妈们都要过的一道心理关,“学会放手”也是培训中的一项重要心理疏导内容。
每个孩子被领养时,他们的春晖妈妈都会给领养家庭一份礼物——一本孩子的成长记录手册,里边详细记载了这个孩子的各种体检记录,性格特征,爱吃及不爱吃的食物,过敏情况等,是一份可追溯的人生履历。里边记录了孩子的事,更记录了春晖妈妈的爱。曾有孩子在很小时被国外家庭领养,当时还不记事,二十年后她回国寻根,特意来找当时照看她的春晖妈妈,她想知道之前曾经那么爱她的一个人,现在过得好不好。
一番感性与理性的融合
救助孤残儿童是一项饱含感性的事业,感人的事迹数不胜数;而做公益又是非常需要理性的事,对每个孩子都要仔细评估,科学抚育。理性和感性的交织与融合,分布在春晖博爱工作人员每一天的工作中。
“我现在还能想起我们家蓉蓉从手术室里推出来,拉着我喊‘妈妈我疼’,唉。”闫伟敏说起孩子们的事,眼眶一下就湿润了。她的工作地是北京春晖关爱之家,负责看护京外来京治病的孩子们,为他们提供术前、术后的护理。此时蓉蓉已经结束治疗回到了福利院,但她提起孩子时还是会说“我们家蓉蓉”。
孩子的手术,术前术后的护理及复健是特别重要的诊疗环节,直接关系到手术效果。春晖关爱之家的主要作用是衔接各地福利院与北京各医院,孩子们从福利院送来以后,会先在这里调养身体,各项指标符合手术要求后住院治疗,出院后再回这里做术后康复,待情况稳定后送回所在的福利院,然后春晖关爱之家又会迎来下一批来京治疗的孩子。
蓉蓉不到一岁就来到春晖关爱之家,她四肢关节挛缩畸形,患有一种叫“法洛氏四联症”的先天心脏畸形病,脸和身体的皮肤都是紫色的,呼吸微弱。五年间,她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手术,比如要用很多根钢丝穿透小腿,形成的框架钢架要维持6-8周。当蓉蓉哭得撕心裂肺时,闫伟敏就紧紧抱住她,陪着她痛。
然而,她要同时负责好几个孩子,每个孩子都会经历手术,因此她每天都面临选择,“看哪个孩子情况更严重,更需要我,我就会更多陪护他”。即使病情危重如蓉蓉,在她稍微稳定后,闫伟敏也会把时间分给其他孩子。“有时楼道里传来蓉蓉的哭声,可我只能暂时跟她告别,因为还有一个在手术中的孩子更需要我去照顾。”
由于护理水平高超,曾有人高薪挖她去做专业护理,她没去,“舍不得孩子们”,闫伟敏提到这事很不好意思,“挺不理性的,哈哈哈”。
一张放在书桌中间的营员证
春晖博爱在工作实践中,除了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外,有一类儿童也引起了他们的注意。他们并不在福利院内,但或是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形成事实上的无人抚养状态;或寄养在年迈的祖辈及旁系亲属家中,疏于亲情呵护;或因家庭贫困导致生活、就医、就学困难;或因遭受虐待、意外伤害、不法侵害等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侵害。他们的状况同样需要关注。
这类儿童被称为困境儿童。根据民政部官方数据,我国近3亿的未成年人群体中,有约689万名困境儿童。
春晖博爱专业发展副总监姚娟2009年入行时,与其他同事一道从事福利院项目工作。在调研过程中,她会使用春晖博爱研发的评估表来评测孩子的状况。在对一部分留守儿童、事实上无人抚养的散居孤儿进行评估后,结果令她大吃一惊:这些孩子体现出来的社交情感状况比福利院儿童还要差,很多人存在自残或暴力倾向,卫生习惯差,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绪、行为问题及人际交往问题。在观察到这是个普遍现象后,春晖博爱下决心把关注点从福利院儿童扩展到社会上的困境儿童,于2014年开始实践专注于服务困境儿童的春晖守望项目。
困境儿童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场景,因此改善工作也从改变生活场景入手。春晖守望探索出的手法主要有两个:生活场景改造和生活场景再造。顾名思义,前者是在困境儿童原本生活的基础上,通过疏通与改造家庭关系、伙伴关系及其他关系,恢复人与人之间原初、本真的情感关系并建立良性互动;后者则是通过建立儿童驿站、开展夏令营等临时性活动,在孩子们原有的生活场域之外,建立起新的人与人相处的场景。
“遇见不同的我”夏令营就是生活场景改造的一种尝试,从2021年至今已举办三届,它最大的特色是将困境儿童与城市普通家庭的孩子放在一起,这也践行了春晖博爱以儿童为中心的融合教育理念。“孩子们身穿统一的衣服,彼此不知道谁来自城市家庭,谁来自困境家庭,我们春晖老师在夏令营的过程当中对他们都是一视同仁的,”姚娟介绍,“在老师的引导下,他们相互支持,相互表达欣赏之情,通过夏令营的课程设计,让孩子们学会尊重别人,欣赏彼此的不同,展现每个人的闪光点。”
每次夏令营结束,都会是一场抱头痛哭的场面。好在如今网络发达,孩子们会自己组建聊天群,相约来年再见。“我看到前年营员的一个群,他们最近还在群里叽叽喳喳地聊。”
姚娟还提到了非常感动她的一个细节。每个参加夏令营的孩子,都会发给他们一张营员证,上面写着他的名字。有个孩子前年参加了夏令营,去年因为准备中考没能再来,今年姚娟去他家探访时,距离参加夏令营已经两年。“孩子见到我后,就把我带到了他的书桌前,两年前的那张营员证端端正正放在书桌的正中间。他说,夏令营的那几天是他最快乐的一段时光。”
一个持续关爱孩子的成人
春晖博爱将他们的使命浓缩成一句话——通过回应式教育抚育为儿童营造滋养型成长环境,助其全面发展。实际上,“回应式”不仅是他们教育抚育孩子的原则,也是他们工作中的原则。
近年来,春晖博爱的专业度被越来越多的同行认可,春晖人也深感一家基金会的精力毕竟有限,很愿意将他们总结的经验复制传播给其他机构,赋能全行业。而很多机构愿意请春晖博爱的老师为他们讲课、培训,是因为春晖的课听了“管用”。
对此,刘珊秘书长解释,这是回应式原则在工作中的应用。有人会请他们帮忙做儿童主任、儿童工作督导员等岗位的培训,他们不会用一套课件讲所有课,而是会仔细询问对方,听课的都有哪些人,遇到了哪些实际问题,工作中的痛点是什么,然后再根据这些问题重新做课件。培训结束后,会持续跟进转化成果,一直负责到问题解决为止。刘珊笑着说:“这样我们做培训的老师会很累,但有村委会主任跟我反映,说春晖的课没有睡觉的,大家都带着好多问题来。这可能也是很多人愿意找我们(授课)的原因。”
纵观春晖博爱各个项目,不难发现他们对社会最重要的贡献是人:是数以千计的与孤残儿童建立情感依恋的春晖妈妈,是让困境儿童信赖依靠的儿童工作督导员,是赋能全行业的培训教师,是编写修订各类教材的教育专家,是每一个尽己所能贡献爱心的志愿者,也是一个个变得自尊自信有归属感的孩子。
截至目前,春晖博爱累计培训14万余名儿童照料者,让超过28万名儿童直接受益。刘珊秘书长表示,未来春晖博爱还将秉承“每个孩子生命里都有一个持续关爱他的成人”之愿景,在公益之路上坚定地走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