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想过,如果我们之间没有了语言,该去如何表达“爱”呢?这是一群不能说话的孩子,他们尚且懵懂,未能学会爱之前,就先学会了痛苦。这种痛苦,是因为啼哭、喝奶、玩耍等天性带来的。痛的目的,仅是为了生存。可与“痛”相反的是“爱”,是不需要语言的,因为这些已经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,可能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这种“爱”。甚至有人觉得,这是一种“缺陷”,他们会疏远,会抛弃,会带有歧视……但,这并不妨碍他们被爱。天使可能并不完美,可是他们,依旧纯洁无瑕。
面部唇腭裂
“小迪以后能说话吗?”
晓丽妈妈的视线紧盯着那张床上的小婴儿,那婴儿眼睛很亮,此刻床头的风铃左右摆荡,他的眼睛也跟着一闪一闪,对这个世界充满的好奇。视线从他的眼睛慢慢向下,那张本来应该是粉嫩的小嘴上,仿佛挂着一条曲折的蜈蚣,狰狞而清晰可见。医学上,管这个叫做面部唇腭裂。
唇裂又名兔唇,腭裂又名狼咽,严格来说,唇裂和腭裂是两种不同的病变。唇裂是指上唇形成单侧、双侧或正中的裂隙。腭裂是指腭部发育病变,造成腭部中央形成裂隙,有的会使口腔与鼻腔的相通。现实中,这两种畸形病变并存率非常高,所以被统称为唇腭裂。
晓丽妈妈,被笑容“俘获”
“在手术完成之后,我们将进行系统性的语言障碍矫正训练,如果训练得当,孩子长大之后的语言系统完全可以接近常人。”在得到医生的结论后,晓丽妈妈松了一口气,同时又不免惭愧起来,如果小迪手术不成功呢?如果他以后语言出现障碍呢?那时,自己会不会也抱着异样的眼光去看待小迪呢?
晓丽妈妈的目光始终定格在小迪的身上,而床上的小迪似乎也发现了有人正在议论他,当小迪和晓丽妈妈的视线就那么相互触碰到一起……小迪豁然笑了。他的笑声飘荡在屋内,就那么直直地钻进晓丽妈妈的耳朵,飘进了她的心里。小迪笑起来的时候很漂亮。而这个笑容,成了晓丽妈妈对他的第一印象。从那一刻起,晓丽妈妈便决定用自己最大的包容与温暖去照顾着他。
你瞧,吃饭我可以的
小迪是在马路边被好心人发现后给抱到了福利院来的。晓丽妈妈庆幸能及时遇见他,对于一个小生命来说,他们的世界,应该是美好的,而这种美好,晓丽妈妈希望他能从自己这里感受到。但像小迪这样的孩子,连最正常的进食方面也成为了他们最大的困扰。他们需要用唇腭裂儿童专用的勺,但即使这样一点点的从嘴边喂进去也时常会因为裂口,喂进去一半,洒在外面一半。为此晓丽妈妈反复练习,希望自己做得更好一点,就能让小迪更健康地长大。而小迪好像明白晓丽妈妈的心意一样,有时竟也会稍稍仰起脖子,帮助自己更好地进食。他的手时不时下意识地接近晓丽妈妈,仿佛再说,你瞧,我也可以的。
原本小迪不应该养成这些习惯,但是现在他常常这样做,就像是一种为了生存下去而练习出来的本能。说实话,这让晓丽妈妈很心疼,在他这样的年纪,应该是最脆弱,最备受呵护的。可现在,除了我们的照料,他自己何尝不是在照顾自己呢?
随着日子一天一天过去,小迪开始茁壮成长起来,晓丽妈妈逐渐意识到:那小床边总有一个追寻自己身影的目光;总有那么一双小手等待着自己去拥抱;总有那么一个看不到自己时大哭,看到时又含着泪珠开怀大笑的牵挂。
小迪从小就跟自己的亲生母亲分离,但是许多如自己一般的春晖妈妈会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。所谓亲情的纽带,并不是依靠血缘维系的。在恒河猴的实验中,我们知道身体接触对婴儿的发展甚至超过哺乳的作用。小迪并不是晓丽妈妈亲生的孩子,可她知道在小迪的心里——她,就是他的妈妈。
这些苦难终究会过去
小迪的唇腭裂修复手术如期到来,五个小时的等待让人内心焦灼,直到小迪从手术室被推出来。看着眼前的孩子,整个面部因为手术都肿了起来,小鼻子以下全是密密麻麻的缝线,血水还不断从口腔里往外冒。那一刹那,晓丽妈妈人生中第一次感觉到内心的“崩溃”,鼻子还没来得急发酸,两行泪已经挂在脸上了。她一直待在小迪身边,想等到麻醉过去,小迪醒来后第一眼就能看到自己。果然,小迪的眼睛睁开了,但紧随而来的是一阵嚎啕大哭。
孩子不能哭闹,不然刚缝合的伤口很快会再次崩开。为了避免小迪缝合的伤口崩开,晓丽妈妈侧着身一直抱着小迪,尽量抬高自己的肩膀,好让倚在肩头的小迪能更舒服些。就这样,晓丽妈妈从左肩换到右肩,又从右肩换到左肩,不知道这样抱着在房间里踱了多少步。晓丽妈妈不想再看到小迪受罪,孩子嘴巴上的每一针每一线都如同扎在她的心口上。就这样,趴在肩头的小迪果然安静了许多,但口中止不住淌出的血水,依旧染红了她的肩膀。晓丽妈妈小心翼翼地哄着:孩子你要加油,这些苦难终究会过去。
小迪的状态也越来越好,三天后已经可以正常进食,七天后,就去医院拆了线,主治医师看到他术后愈合十分完美的小嘴巴时喜出望外,夸晓丽妈妈照顾得当。她想,可这哪里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啊。回去的路上,晓丽妈妈抱着小迪,可小迪的小手紧抓着她的领口,生怕那模糊记忆中的消失会再一次上演。晓丽妈妈低下头看着他,他也看着晓丽妈妈,一如他们第一次见面那样——笑容,在脸上绽放。天使可能并不完美,可是他们,依旧纯洁无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