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从可恨到感谢,是谁救赎了谁
“孩子们,我来给你们剪头发啦!”
“我带面包和饼干来了,每人都有。”
“小伙子头发这么长,该剪剪了!”
2020年,范志伟在春晖博爱关爱之家做志愿者的第7年。初见孩子时,他觉得:“孩子们太可怜,抛弃他们的父母太可恨。”如今,他说:“孩子们在我眼里是朋友也是我的孩子。我感谢他们的父母把孩子“交”给祖国、“交”给像春晖博爱这样的机构,给了他们生的希望。”
2. 任性?理发店在春节前闭店一天
范志伟,一位平实普通的80后小伙子,08年来到北京打拼,在亦庄开了一家美发店。生意也是红红火火,周边社区居民都喜欢找他理发。每到春节前,他会挑一天闭店,带着员工集体“消失”——前往春晖博爱关爱之家。这个时间段,正是理发店生意最紧俏的时候,他却完全放下生意,去给孩子们剪个帅气的头发过个好年,就像他告诉我们的一样,“少赚一天钱不算什么,重要的是孩子们开心”。
3. 弱势群体的生活远比听闻要让人揪心
公益就像一粒种子,埋在心田。
用善心浇灌,用善行培育,
直到长成参天大树,便会护佑更多的人。
范志伟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,对老人格外亲切。理发店成立之初就定下为老人免费理发的服务项目。店面一天天的经营,为老人免费理发的这件事也口口相传,越传越广。直到一通电话的到来,好像为他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,那时的他才知道,这社会上弱势群体的无助远比听闻要来得震撼、揪心。
范志伟回忆说:“在电话里那位顾客说家里老人行动不便,能否提供上门服务。当时也没多想就派了店里的一名小伙子过去。结果他过去不久就给我来电说,‘还得派人来,老人扶不起来,没办法剪头发。’我当时心想:这么夸张?便带着人亲自走了一趟。
那场面,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。一位至少200斤的老人,完全瘫痪在床上,乱糟糟头发一看就是很久没打理了。我们几个大小伙子和老人的子女合力才将老人扶起来,几个人一直稳住老人身体,才把头发理完。”
这次事情后,范志伟知道还有很多行动不便的特需老人无法自行上门理发,便联系周边社区居委会,提出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上门免费理发服务。居委会负责人就算更换,但他的服务一直作为工作交接事项之一,从未断档。
4. 已经放不下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
缘分就像一座桥,
只需要有人告诉你桥在哪里就行。
回忆起最初的与孩子们结缘的故事,
范志伟依然觉得很家常又很奇妙。
“我去给关爱之家给孩子们理发也是很有契机的一件事。有一天店里来了一位客人,他看到店里布满我们为老人理发的照片墙,随口问了一句‘你们也能特需儿童免费理发么?’没多想就一口应下。在这位顾客的介绍下,我和春晖关爱之家约定六一儿童节那天去给孩子理发。
当看到关爱之家的孩子们时,我就像被人紧紧攥住心脏,闷疼得难受。一连几天吃饭都没有胃口。
第一次给孩子们理发时,小家伙儿们特别害怕,哇哇地哭个不停,我们又都是大小伙子不会宠小孩,幸好有春晖妈妈哄着陪着,我们才能顺利完成理发。后来为了缓解孩子的紧张,再去的时候就带一点零食、玩具,陪他们说说笑笑,这样去了几次,孩子们对我要多亲近有多亲近。
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双手缺失的孩子。他第一次理发时哭得浑身发抖,怎么也哄不好,可一玩手机就不哭了。小家伙儿用小胳膊玩起跑酷划得贼溜。他没有双手,为了能让他生活自理,我经常看到春晖妈妈教他用脚刷牙、写字、吃饭、端碗,学习的过程艰难又令人心酸,孩子眼泪哗哗地掉。可我知道,虽然他刚开始学起来会难以适应,可对他以后的人生会大有裨益。他必须要学,学会了才能独立生活。”
范志伟说:“
公益是什么?
我觉得就是一种正能量。
很多事情不应该想的太复杂,老人摔倒了该扶就要扶,遇到需要帮助的能帮就要帮。
在春晖博爱当志愿者多年,我接触了不少春晖妈妈,发现妈妈们都很专业。他们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们独立自主的生活,很感谢春晖博爱给了这群孤残儿童生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。
我会一直坚持为孩子们理发。